扎根连队的大学生技术员――记我校校友、农六师105团5连技术员李绍昌

发布时间:2008-09-10 来源:新闻网 作者:马志强  浏览次数:307


  
  6月22日,是一年中的夏至,我们一行冒着酷暑,驱车前往农六师105团5连采访在这里担任农业技术员的我校校友李绍昌。经过一路的问询,我们终于找到了地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105团5连。在一栋已显破旧的办公室的最里面,一间临时的宿舍里,我们见到了李绍昌。看到这个身体瘦弱、戴着眼镜、透露着一些斯文的年轻人,我们被他扎根基层的勇气深深震撼了。
  基层更需要我
  2007年7月,来自广西桂林平乐县的李绍昌从我校农学专业毕业。办完离校手续后,和他一起来的一些同学纷纷回到了内地,自己的家乡,而他却和女朋友、同班同学,来自云南红河的羊海丽双双选择了地处沙漠边缘的105团。
  李绍昌的父母都是教师。在毕业前和父母的每次通话中,父母都希望他能回去工作。“回到家乡,我也能找到不错的工作,但我学的是农学专业,家乡人多耕地少,不可能大规模种植棉花、玉米、番茄、小麦等等这些农作物,我即便回去,也发挥不了多少作用。”
  其实,作为学校2007届优秀毕业生,李绍昌还是有很多选择机会。“我在新疆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实习了半年,毕业时,该所的导师希望我去从事棉花育种工作,自己当时也确实想去,”李绍昌说,“但新疆是我国重要的产棉大区,尤其是兵团棉花的种植面积非常大,那里需要一大批能够到基层一线的大学生。我的理想就是能够在农业生产一线上干出一番事业。我思前想后,还是觉得基层更需要自己。只有在基层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,把所学的用到生产一线。”
  就这样李绍昌和羊海丽这对年轻人,在兵团最基层的连队找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。至今,李绍昌都没有告诉父母,自己在农村,而且是在条件最艰苦的农村当技术员。
  连队终于有了留得下的大学生
  105团5连共有223户种植户,人口1850人。听说来了大学生,大家都很高兴,聚集到连部办公室,当看到李绍昌一副文弱书生样,职工们很快流露出了失望的情绪。他们不大相信他能留下来给他们指导农业生产。李绍昌说:看到职工们对他失望的样子,他明白了自己肩上的重任,暗暗下定决心,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。
  “在李绍昌之前,我们连队也曾来过大学生,但这里条件太艰苦了,这些大学生没干多长时间就走了。这次李绍昌来我们这里,大家都认为他也不会干得太久。”5连党支部书记范葆荣说。“其实职工们还是非常希望能够来个大学生的。”
  连队的条件非常艰苦,没有住房,临时腾出来一间小小的办公室成了李绍昌的家。连队食堂只有春播和秋收才开伙。刚开始,李绍昌几乎每天吃水煮方便面,范葆荣看到后,就找来在连队食堂做饭的大姐,给李绍昌当了一个星期师傅。一周后,李绍昌已可以独自下厨了。“虽然条件是艰苦了点,但连领导和职工对我都很好,所以,苦就算不了什么了。”
  5连6000多亩耕地,其中5200亩种的是棉花。学农的李绍昌知道,要把棉花种好并非一件容易的事,要经过播种―出苗―定苗―除草―化控―化促―病虫害防治―施肥―浇水―打顶10个环节,每个环节都有一个时间段,一旦错过这个时间段,或者这个环节没有认真仔细做好,棉花就铁定会减产。
  作为连队的农业技术员,这10个环节李绍昌都得亲自参与。从拌种、播种,到病虫害防治、施肥,李绍昌同职工们一起,顶着烈日,从早忙到晚。
  5连连长熊坤山说:“李绍昌干活有种韧劲。今年开始春播的时候,由于气候突变,小李病倒了,连接电话的力气都没有了,我们让他卧床休息,可他说,春播是关乎到职工一年的收成,他执意要下地。他一会儿看下种量,一会又在地里检查有没有漏播的。棉花出苗后,每天早晨,当其他人还在梦乡里的时候,他就早早起床了,来到棉田测量棉花的生长情况,观察病虫害的发展态势。一旦发现什么情况,一方面要第一时间告知种植户采取措施,另一方面要报告连队,通过高音喇叭让全连的职工都知晓。每天起早贪黑,而且要跑很远的路,天天与农民泡在一起。天太热,农民可以在家里不出门,而李绍昌则要到田间地头去进行监测,一般人,吃不了这个苦啊。”
  我们的好帮手
  来自甘肃的沈志锋今年种了40亩棉花,站在绿油油的棉田里,沈志锋乐呵呵地对我们:“照这个长势,今年肯定会多收入2万元,这里面有李技术员的功劳呀。”
  说起李绍昌,沈志锋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。“李技术员刚来的时候,我们以为是过来实习的,对他也没有抱多大希望。但去年,全团棉叶螨大暴发,这种害虫危害性大,如果防治不力,棉花有可能绝收。但彻底根治棉叶螨,需要掌握好时机。虽然种了几十年棉花,也算个老农了,可这都是凭经验。遇到这种情况经验就显得力不从心了。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找到李技术员希望能帮帮我。那段时间,每天早上,他做完例行监测后,总要专门到我的棉田,察看虫害的发展情况,并做好记录。经过几天观察和分析,李技术员找到灭虫的最佳时机,并帮助我和其他农户开出了最佳配药处方,一举将棉叶螨根除了。”
  “很多时候,经验是靠不住的,种棉花要有科学知识,”沈志锋说,“李技术员是大学生,又懂技术,关键的时候,技术比我们的经验要管用得多呢。现在我们大家有什么生产上的问题都喜欢和李技术员探讨,他是我们职工的好帮手。”
  如今,在5连,李绍昌成了种植户们的“香饽饽”。要是几天看不到李绍昌,大家就打电话询问。如果他从哪家的地里经过,不下到地里去看看庄稼,去指导指导农户,哪家的农户就会有意见。农户们说:“只要看到李技术员在,我们的心里就踏实了!”
  


  
  
  宣传部

[ 责任编辑: ]

世界杯投注地址新闻网
手机版
(手机扫描关注)

世界杯投注地址
官方微信
(微信扫描关注)
编辑:  审核人:

友情链接

  • 智慧新2022世界杯投注
  • 官方抖音
  • 官方微博
  • 官方微信
  • 新闻网移动版